您的位置: 首页 > 老龄新闻 > 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王海东、彭宇、高成运、李志宏、王小娥、《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王海东、彭宇、高成运、李志宏、王小娥、《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创建时间:2021-09-09 07:12
9月6日,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展区(以下简称“服贸会首钢园展区”)举办。本届论坛以“发展银发经济 安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商报社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学术支持。与会嘉宾将重点围绕国内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格局、产业规范和扶持政策发展、智慧社区及科技康养、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1.国家卫健委王海东:应对老龄化 系统统筹、友好社会等四方面缺一不可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看来,贯彻国家战略、应对老龄化四方面缺一不可。首先,,要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树立积极的老龄观;第二点是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第三点是系统综合应对;最后,要建设老年友好社会。
2.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彭宇:媒体也将承担起寻找老龄事业真正可持续发展方案的责任
作为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彭宇在谈及论坛的举办初衷时表示,老年时代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行业趋势,既是国家政策,也是学业界产业界要探讨的话题。现实中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解决的是在适应、融入、面临国家老龄化趋势的时候,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3.高成运:七大方面丰富供给促进老年品质消费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提及,数字平等、健康平等、年龄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围绕促进三个平等,供给端要从政策、产品丶模式、机制等方面创新,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高成运看来,丰富供给可以促进老年品质消费,建议从七个方面促进老年品质消费:一是老年健康教育、评估和照护;二是康养社区综合体;三是全域适老化改造;四是养老服务机器人,是促进老年品质消费方向;五是老年游戏和老年玩具产品;六是新型老年大学;七是老有所为服务平台。
4.高成运:老年人是未来强大二次就业创业群体
论坛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表示,我国老年群体目前有两大价值需求是属于抑制状态:一个是利他性价值。高成运指出,由于自然属性的原因,老年人在所有年龄阶段中最具有利他性,希望去实现利他性的价值,比如志愿服务、帮助别人;二是资源性价值。高成运指出,老年人一生的积累和获取的资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能够把资源性价值实现。“低龄健康的老年群体在实现资源性价值这方面的愿望最强烈,实现这种价值也具有市场性价值。所以老年人也是未来我们国家非常强大的二次就业的创业群体。”
5.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高成运:国内老年品质消费呈现四大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在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时期老龄化最大的变化是新老年群体到来,60后进入60岁,这个群体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不同于其他老年群体。这一代老年人收入不错,舍得花钱,追求品质,他们的消费观念逐步向花钱买快乐、买健康,为自己花钱、为养老花钱的消费理念转变。
高成运指出,从品质消费角度来讲,当前我国老年人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尤为突出,分别是健康消费需求、文娱消费、数字消费和价值消费需求。
6.李志宏: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
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表示,老龄产业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稳定期。
人均GDP8000美元前,老龄产业兼顾社会福利与保障属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投入期”,主要表现为相应产品和服务条线的出现,以及独立从业企业的出现,此阶段主要为业态快速发展的准备期,依靠传统行业的能力积淀,主要增加供给的数量,包括企业数量和供给数量。
人均GDP处于8000-13000美元之间,老龄产业迈入“成长期”,以人均GDP10000美元为关键节点,我国进入业态发展的黄金期,“骨干领头企业”的出现成为本阶段的最大特征。“我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老龄产业发展也正处于‘成长期’。
7.李志宏:老龄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内需型产业
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在会上表示,老龄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内需型产业,这些产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出基本上完全供国内使用。与老龄产业密切相关的养老、健康等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为75%-93%,远超过国民经济各行业加权平均的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51.4%)。
老龄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内需率直接促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为消费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而间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形成叠加效应。
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2015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4900亿元,预计此后将保持11.48%的年均增长率,到2030年养老产业规模达到2.5万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医药制造、体育健身、保健产品、健康保险等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健康产业将成为继信息技术产业滞后的“财富第五波”。
8.北京市老龄办王小娥:2025年北京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表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和北京市情。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2020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29.9万人,占比19.6%,预计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520万左右,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9.《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9月6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北京市连续第15次发布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是介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龄事业最新发展成就、提升全民应对老龄化意识的制度性安排。
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上升到429.9万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从2016年底的378.8万人上升到2020年底的429.9万人,增长51.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从17.25%上升到19.64%。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从252.6万人上升到291.2万人,增长38.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从11.51%上升到13.30%。户籍老年人口总量从329.2万人上升到378.6万人,增长49.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24.1%上升到27.0%。
北京每2.2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从2016年底的38.1%上升到2020年底的46.1%,2020年,北京市每2.2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均高于男性:在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中,男性老年人总量从2016年底的158.2万人上升到2020年底的179.3万人,占比由48.0%下降到47.4%,女性老年人总量从171.0万人上升到199.3万人,占比由52.0%上升到52.6%;2020年底,性别比为90.0。
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更高:2016-2020年,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从59.5万上升到63.3万,增加3.8万人。2016-2020年,百岁老年人逐年增加,由751人上升到1438人,增加687人;其中,女性百岁老年人总量高于男性,且逐年增长。202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43岁,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均高于男性。

北京已累计出台老龄政策百余项:“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出台老龄政策措施100余项,形成了以市级重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地方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的相对完备、相互衔接的“四梁八柱”老龄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涉及到,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等。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上升至70.6%: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544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痴呆风险筛查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费接种等服务。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从2015年的66.8%上升到2020年的70.6%。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

京ICP备050685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