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龄新闻 > 中国老龄化到了什么程度?或在2040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中国老龄化到了什么程度?或在2040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创建时间:2021-05-13 01:34

中国人口老龄化到了什么样一个程度?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或许看出端倪。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有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而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除了老龄化问题,发布会还披露,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十年减少了4000多万,但总规模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

如何解决当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看待目前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的趋势?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老人们组团上瑜伽课程 红星新闻资料图

中国老龄化预期基本固定

2040年前后或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原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基本上不受现在生育率的影响了。老年人的数量只取决于一个因素,也就是死亡的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就会越来越长。“所以我们说,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预期基本上是固定的,不确定性很小。”(记者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原新认为,根据未来的趋势,老年人口在本世纪中期将再翻一番,老龄化水平再增加一倍。如果按照60岁以上的人占人口数量的10%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是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判断,中国将在十四五末期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即老年人占比数超过20%。在2040年前后,将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老龄化水平超过30%。

“这是中国未来老龄化的基本前提,它是人口发展的历史规律,不会随我们意志而改变。”

那么,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原新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潜力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社会表现的不仅仅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还有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升,那么劳动力的稀缺性就会增加,而老年人又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整个社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会增强。由于经济总盘相对固定,所以对经济增长有潜在的影响。

“老龄社会还会加剧实体经济和资本经济的矛盾。”原新说,由于经济总盘相对固定,用于养老的钱越多,用于再发展,即再投到实体经济的钱就会减少。同时你想象一下,如果国家1/3的人都是老人,那这样一个巨大的金融资本的运行增值保值的压力,会给金融体系带来全面的挑战。

原新提出,从社会角度来看,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它还是全民人口的问题,它会带来微观层面的家庭代际关系的一种变化,有人将其形容为421的家庭结构。过去的家庭结构是正金字塔形,现在变成了倒金字塔形。

“在宏观社会中,它也会带来代际矛盾的加剧或代际利益的冲突。”原新表示,因为现在这种现收现付式的养老金制度是年轻人缴费了,老年人领养老金,所以这种代际利益之间会有所冲突。在整个民生领域,老龄化对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长期照料保险,这些制度构建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毕竟现在的情况是5.5个人里面有一个老人,将来会变成不到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所以,这种关系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劳动力资源在减少

但规模依然庞大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十年减少了4000多万,但为何目前劳动人口红利还在,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劳动力结构?原新对此表示,如果用15岁到59岁来统计劳动力的话,我们现在的劳动力大概在8.8亿左右,再过30年大概还有7亿左右,所以劳动力会减少将近两个亿左右。但7亿左右的劳动力是不是短缺,不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它还取决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这个话题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劳动力供给,一个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对劳动力的需求。

“从总量上来说,我不认为它会短缺。”原新表示,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劳动力总量(按15~59岁计)可能只有5.4个亿,要是回到上世纪50年代,劳动力数量比改革开放初期还要多。同时,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人口从5.4亿增长到了9.4亿,达到峰值以后又降到9亿左右。可以说在这段时间成就了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采取了充分就业的战略,通过高的劳动参与率,尽量让大家能够就业来创造社会财富。

“在未来,我们将看到劳动力数量确实在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是在减少,但是它下降的速度并不是这么严重。”

原新表示,之前有报道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劳动力数量每年下降300万。300万的数字在人们心中的确很大,但是得跟一个东西去比较。相对于8.8亿的劳动力总量,一年减少300万,10年才减少3000万,100年才减少三个亿。所以相对这个劳动力总量来说,这就没有那么大的限制。“劳动力资源是在减少,但是规模依然是庞大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原新认为,不管是劳动力资源,还是总人口的综合素质,其实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原新表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15%,而相同的指标在1982年的时候大概只有0.4%左右。“这真的是突飞猛进的变化,说明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这样来看,我们整体的劳动力和人口综合素质都在不断提升,也就是人力资本积累日益雄厚。

 

▲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者 资料图

若30年内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大概将释放1.5亿劳动力

原新表示,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时的43岁,增加到现在的77岁,但是退休年龄却从来没有变过。现在十四五期间,提出要实施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如果在30年内,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周期之内,法定退休年龄能够推迟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话,那么把55岁到64岁的女性,60岁到64岁的男性释放出来变成劳动力,这个量大概累计起来是1.5个亿左右。之前劳动力数量减少的问题,就可以从这里补回来一部分。

“我们看到老年人非正式参与劳动越来越活跃了,比如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40%以上还在继续工作,而城市的很多老年人还帮着下一代在带孩子。”原新说,实际上老年人都在替中年人做贡献。一边是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如果还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男女同龄退休,实际上就是释放性别红利。

原新认为,新时代下,在老龄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劳动力人口虽然在减少,但是规模依然庞大,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所谓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延迟退休既减少了老年人口,又增加了劳动力的数量。在老龄化的条件之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人口条件。而这个人口条件,和改革开放40年我们通过劳动力型产业和高劳动参与率收获人口红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会通过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开发新的人口红利。”

那么,推行延迟退休对于当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原新表示,我们的退休年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的,当时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连小学毕业都不到,那时候的城镇化水平只有13%。如今,20到29岁的年轻人,近40%受过高等教育。意味着我们参加工作的年龄,从曾经的十五六岁增加到现在的20-25岁。“平均来看,我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推迟了10年左右,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我们没有任何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预期寿命和上世纪50年代相比增长到77岁,净增加了34岁。”

寿命在延长,健康条件在改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在提升,但是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没有任何变化。原新认为,这无形中把人生中创造财富的年龄缩减了,而这个缩减的背景又是你经受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延迟退休的话,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对受了那么好教育的一种浪费。所以,应该增加他人生当中创造财富的时间周期。”

【文章来源】红星新闻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

京ICP备050685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