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科学新视野:2025老龄科学开年演讲掀起学术潮流
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2025老龄科学开年演讲活动于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首次承办此类活动,众多领域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围绕老龄科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强调,老龄科学研究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对研究者有着高水平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思维视野的要求。她指出,科研人员应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更具开阔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来推动研究,以应对老龄工作的挑战,为社会提供切实的建议。
在会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产业研究室主任王莉莉指出,康养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在发展此产业时,应避免将其过于医疗化或项目化,需注重协调发展医疗与养老、个体与全产业链及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方彧,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的副所长,表示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关注,特别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保障普惠性养老服务的落实。他提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
此外,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秋霞分析了老年抑郁的多重因素,强调个体健康、家庭关系及人际互动是影响老年情绪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互为影响,研究者需综合考虑。
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辛涛则指出,老龄数据的潜力不容小觑,通过数据的智能运用,可以高效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为养老企业提供支撑,助力于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
最后,研究实习员和明杰介绍了尚未进入老龄化的区县的三种类型,提出应辩证看待区域差异,增强政策的协调和包容性,以共同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此次演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界的思考,对中国老龄科学的未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新网 记者李京泽)